旅游中国-《度假旅游》杂志官网

首页 > 景点推介

红色行旅|三度红星耀岭南:一段皖浙赣边界的烽火旅行史诗

作者:编辑大海 日期:2025-10-12 点击数: 


92年岁月山河,92年接力长征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。巍巍丰碑,传递无穷力量;不朽精神,激励接续奋斗。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,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,带领中华民族在新的长征路上阔步前行。

图片
首入岭南 | 迷雾深山的火种初播
(1934年9月)

1934年秋,中国笼罩在阴霾之中。中央红军主力即将战略转移,为掩护长征,一支七千人的队伍从瑞金出发,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。

历经两月转战,五千余里征程,1934927日,这支疲惫却坚定的队伍,在军团长寻淮洲的率领下,冲破重重堵截,自浙江开化翻越松木岭,第一次踏入了休宁岭南的地界。


首站,是三溪村。

这个因三条溪流交汇而得名的山村,在秋日晨雾中迎来了它的客人。村民们起初心怀畏惧,但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放下了戒备:战士们宁可蜷缩在张氏宗祠的屋檐下和衣而眠,也绝不惊扰民宅;在河滩边点燃篝火,默默擦拭武器。

红军的标语,第一次出现在白墙之上: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“贫苦农民团结起来!”沉默的观望,变成了专注的倾听。革命的火星,就这样落入了岭南干涸的心田。

 次日清晨,为摆脱追兵,部队需翻越东流岭。村民王社天等人站了出来,自愿充当向导,引领红军隐入茫茫林海。临行前,乡亲们塞来了筹集的大米和咸菜。

 “你们是打鬼子的好队伍,我们等着你们回来!”

 这句朴素的话语,成为了红军前行路上的温暖力量。这次短暂的停留,像一颗火种,播撒在了岭南的土壤里。


今日寻迹·三溪村:

张氏宗祠的梁柱间,或许还留存着当年战士倚靠的痕迹。村边的溪流潺潺,仿佛仍在诉说那段清晨的别离。


图片
二过岭南 | 合编劲旅的军威远扬
(1934年12月)

一个多月后,1934年11月,红七军团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在闽浙赣苏区合编为红十军团,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,继续高举北上抗日旗帜。

12月7日,寒风凛冽。方志敏率领军团部暨20师,经婺源塔坑,第二次进入休宁岭南,首抵璜茅村。

这一次,红军不再是匆匆过客。得知当地乡公所欺压百姓,红军果断出击,包围乡公所,烧毁赋税账册,将没收的粮食、衣物分发给贫苦农民。

在村头的晒谷场上,清瘦而目光坚定的方志敏,向簇拥的乡亲们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。“我们红军北上,就是要去打鬼子,让大家能过上安稳日子!”掌声雷动,几位热血青年当场报名参军。

在村民带领下,红军兵分两路,一路经新岭脚,一路经千金坦,直趋山斗,焚毁碉堡,惩处豪绅,军威大振。

随后,一场经典的战斗在蓝渡打响。凭借地形优势设伏歼敌,取得了缴获迫击炮2门、机关枪5挺的“兰渡大捷”。这场胜利,像一声惊雷,彻底打破了国民党的舆论封锁,让“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”的主张传遍休宁大地。


今日寻迹·璜茅村与蓝渡:

璜茅村的老樟树下,或许就是当年方志敏宣讲的地方。行走在塔坑古道、新岭脚,依稀能感受到当年红军行军的脚步声。蓝渡战场旧址,如今已是安宁田园,但历史的回响犹在耳边。

图片
再经岭南 | 突围绝境的信念坚守
(1935年1月)

军事斗争是残酷的。1934年12月,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战役中遭受重创,寻淮洲牺牲。部队被迫折返,向赣东北转移。

1935年1月5日,方志敏率部冒着雨雪,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岭南(璜茅村)。

此时的先遣队,已身陷绝境。伤员累累,粮弹匮乏。然而,璜茅村的群众,没有因国民党的威胁而退缩。他们冒着“五家连坐”的风险,悄悄送来粮食、药品和御寒的衣物。

一位大娘将藏在柴堆里的半袋米塞给战士,哽咽道:“快拿着,吃饱了才能打胜仗!”

这份以性命相托的支持,是人民对红军最深沉的爱。在村民指引下,部队转向桃林、璜尖、茶山,向浙江开化方向艰难突围。山路崎岖,雨雪交加,信念是唯一的火把。

在茶山村的方氏祠堂“敦睦堂” 里,方志敏主持召开了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重要会议——“茶山会议”。会议决定全军打回闽浙赣苏区,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悲壮远征,至此告一段落。

此后,方志敏在怀玉山被俘,英勇就义,他在狱中写下的《可爱的中国》,成为了不朽的精神丰碑。而部分失散和突围的红军将士,则如星星之火,撒遍皖浙赣边区,成为了后来三年游击战争的骨干。


 今日寻迹·茶山村:

茶山会议旧址“敦睦堂” 是这段历史最重要的见证。在这里,你能感受到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头,革命者们做出的艰难抉择与坚定的信仰。

图片
红脉永续 | 群山之间的精神

八十七年过去了,岭南的青山依旧,溪水长流。

当年的张氏宗祠,已成为红色教育的课堂;璜茅村的老樟树,枝繁叶茂,树下仍在传颂方志敏的故事;新建的红韵广场上,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,与周围的绿水青山相映成辉。

红军三过岭南的史诗,早已超越了军事行动的范畴,化作了一种深沉的力量,融入土地,滋养人心。它告诉我们,最美的风景,不仅在于山川的形态,更在于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。

当你漫步在岭南的古道,触摸祠堂的砖墙,聆听溪流的诉说,你便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。这是一条融合了自然风光与红色记忆的独特旅行路线。

来这里,不仅是度假,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回归。

因为我们脚下的,不仅是道路,更是足迹;我们看见的,不仅是风景,更是历史。

旅 游 贴 士 

主题线路:红色岭南探秘之旅

核心节点:休宁县岭南乡—三溪村—璜茅村—山斗—蓝渡—茶山村

体验亮点:走红军古道、访会议旧址、听红色故事、品农家菜肴。

最佳季节:春、秋两季,气候宜人,景色秀美。


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家乡的红色故事,或你曾去过的红色旅行地!

图片

主要参考文献

1、中共休宁地方史大事记

2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皖南行动

3、寻淮洲英雄事迹探究

4、背负着方志敏同志的遗志前进



【作者简介】


俞旺忠,男,青年作家网副主编兼黄山通联处主任,《清风文学主编,《星火屯溪》编委会副主任。黄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,黄山市屯溪区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。黄山市档案征集鉴定领域专家,黄山市道路运输安全应急专家,黄山市(屯溪)首批党史地方志专家,黄山市首批自驾游领队。黄山市作家协会会员,黄山市徽州区作家协会理事。